《山巅周刊》定期分享科技、商业、医学及人文资讯,以及商业智慧和最佳实践,每周日发布。
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中,老一代出不来,新一代进不去。每一代人都在苦苦挣扎。一些职场人士甚至连面试机会都难以获得,而另一些人却能同时获得多个炙手可热的职位。
过度就业(Overemployed)是COVID-19疫情后悄悄发展起来的一项趋势,意指利用WFH(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远程办公)之便身兼多职、赚取更多收入的工作型态。过度就业都有一个简单的使命:“从事多份工作,实现财务自由。”
过度就业当然不是工作时间过长或者强大过大的工作过度。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St. Louis Fed)将其定义为:任何拥有全职工作但为其他雇主加班的人。
但过度就业与兼职副业不同。副业群体可能上班在 Etsy 上销售珠宝,下班后驾驶 Uber,周末使用 TaskRabbit 组装家具。过度就业者则可以同时从事单独的全职工作,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完成。
这些过度就业的工人是谁?据《商业内幕》报道,他们很可能是男性,收入远超六位数,从事科技或 IT 工作,并试图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现状。同时,大约 50% 的过度就业者拥有大学学位,而且这一比例一直在增加。
IT和科技行业过度就业的现象可能源于这些行业存在更多远程工作岗位——这对于大多数需要兼顾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先决条件。对一些员工来说,IT和科技岗位提供了灵活性,低度合作和任务交办型工作使得过度就业成为可能。实际上,你身边的内部审计、会计、销售、营销、文案等非技术性岗位的同事,或许在过度就业一词流行前就找到了多种收入来源。
对于就业者来说,过度就业可以提供一种增加收入、获得新技能和经验以及拥有更多灵活性的方法。而对于雇主来说,多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效率可能会降低,并且更有可能犯错。
当前职场中有一些复杂动态,员工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有显著不同的应对策略。站在雇主面前的不只有像窃贼一样的过度就业者,曾经的出勤主义者也已经不再“追随你的激情”而隐性退出:他们虽然仍在履行职责,但已经不再认同忙碌工作就是生活。
- 出勤主义(presenteeism)是一种职场现象,主要指员工在生病、压力大或无需实际工作的情况下仍坚持出勤的行为。
隐性退出(quiet quitting)是一种职场现象,不主动辞职但停止职业投入,或者放弃过度奋斗但保留基本职责,同中文网络流行语"职场躺平"。
在职场心理学领域有个心理脱离概念。心理脱离(psychological detachment)指员工在非工作时间(如下班后、假期)从工作相关思维、任务及情绪中完全抽离的能力,表现为停止思考工作问题、避免工作干扰生活等行为。心理脱离能帮助员工恢复认知与情感资源,提升后续工作效率。
隐性退出和心理脱离都涉及对工作投入的调控。但与心理脱离是策略性恢复的积极应对机制不同,隐性退出是情感抽离的消极应对,常伴随职业倦怠或价值感断裂,因此受到警示。隐性退出的核心特征包括:
- 最低限度完成工作
- 拒绝无偿加班
- 工作与生活严格界限化
- 职业发展动力显著降低
2021年,Overemployed有了专门的网站Overemployed.com,其专属的reddit论坛有460K名成员。
网站介绍说,Overemployed.com 是一个由专业人士组成的社区,他们希望从事两份远程工作,赚取额外收入,并实现财务自由。摆脱办公室政治和裁员。相反,改善您的心理健康并协商遣散费。
的确,一份工作,中等收入,靠省钱实现 FIRE 实在太没吸引力了,过度就业是一种激进的实现财务自由的新思路。
Overemployed社群源于一名心有不甘的美国工作者Isaac P.。某天,他发现公司里一半的同事都升职了,却没人通知他。令他恼火的办公室政治,以及担心自己有天被裁员的心情,促使他开始找起下一份工作。
到即将被裁员的传闻,开始制定离职计划。不过,顺利找到下一份工作的Isaac P.,却幸运地没有被原公司解雇,他也就这么顺水推舟地做起两份工作,并成立Overemployed.com网站,“我想组建一个社群,向美国企业界比中指,因为他们总是试图欺负小人物。”Isaac P.在网站自述中这样写道。
对抗通膨与经济衰退、赚到房子、财富自由,都是网站标明的好处,当然,这些号召也是为社区收费准备的。
理想的过度就业工作是那些会议不多、级别足够高、可以将工作委派给其他员工,并且是在大公司工作,这样你就不会太显眼。另外,更高效的生产力办公设备和人工智能将荡涤一切壁垒——关键只需要你完成每一项工作,并保持低调——Overemployed.com的黄金法则1:不要谈论同时做两份远程工作。
人物:维克多·谢阁兰
维克多·谢阁兰(Victor Segalen)本是一名法国海军医生,但41岁就故乡的密林中神秘去世的谢阁兰却还有一长串的身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旅行家、(临时)考古学家、艺术评论家和思想家,以及更多身兼诸能,比如汉学家和摄影师。
谢阁兰小时候喜爱文学,也习得一些音乐知识。先后就读于航海卫生学校、波尔多海军医学院,曾一度是厌恶学医的(也厌恶小说,觉得这种形式过于粗俗,但他也是发表了三部小说的小说家)。但因为近视,他进不了海军,只得作为殖民舰艇上的军医,前往法属波利尼西亚大溪地岛和马克萨斯群岛,开启旅行生涯。
1908年,时年30岁的谢阁兰在巴黎东方语言学院通过了汉语考试,受到朋友、旅行家吉尔贝·瓦赞(Gilbert de Voisins)的鼓励准备去中国。
谢阁兰于1909年、1914年和1917年先后三次在中国探险考察,其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在这三次考察中,他共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其中大部分照片记录了他的考古挖掘及发现,也有一些照片记录了考察中的人情事态,以及沿路风景。
出于西方对“远东的想象”,在大量西方植物学家、地理学家、传教士、探险家已经发表不少对远东中国的发现和考察记录后,谢阁兰游走在尚未被西方的植物猎人、探险家涉足的穷乡僻壤。
1909年,谢阁兰以海军见习译员的身份来到中国,游览了上海、南京、汉口、北京、五台山、太原、西安、兰州、成都、乐山、峨眉山和重庆。并定居北京,开始研究中国文化。
谢阁兰和瓦赞在昭化县鮑三娘墓,via BnF。实际上鮑三娘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
1914年,谢阁兰接受了一个关于汉代丧葬的考古任务,并受到法国使馆的资助,他带领一支考古团队从北京出发,历经河南、陕西、四川、云南,到达了西藏的边界。这次考察发现了陕西茂陵霍去病墓“马踏匈奴”的石雕、找到了位于骊山中的秦始皇陵、并在历史上首次对四川汉阙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谢阁兰根据这次考察写出了《中国西部考古记》,1923年在法国出版;《汉代墓葬艺术》则在1935年出版,主要内容集中于石雕类作品。
秦始皇陵
霍去病墓,墓前有马踏匈奴石雕
阙这种建筑最迟西周出现,定型并盛于汉代,“汉阙”一词由此而来。汉阙是一种纪念性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我国现存汉代地上石阙47处,其中24处在四川。
1914年,绵阳平阳府君阙。1939年,建筑史学家梁思成对其作了实地测量。1961年,国务院公布“汉平阳府君阙”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纪录片《巴蜀石窟》(2/6)中引用了谢阁兰1914年拍摄的广元城西皇泽寺和城北千佛崖旧照(上图)。巴蜀地区现存石窟和摩崖造像2850处,接近全国总数的一半。
更多相册可以搜索《谢阁兰的中国考古摄影集》、豆瓣相册-谢阁兰在1914,或者搜狐相册。
1917年,谢阁兰以法国在华征工军事团随团医生的身份,第三次来到中国,重点考察了南京、江苏丹阳一带的南朝古陵墓石刻。《中国的雕刻艺术》一书便是这一考古踪迹的文学成果,作品中与审美鉴赏相伴的是对死亡的思考。

中国的雕塑艺术贯穿了谢阁兰这一时期的全部作品与思想,尤其是诗集《碑》(Stèles,古今碑录,PDF)。书名看起来是对中国碑铭的解释,但实际上是表达自己的追求——对中国文化的致敬。
谢阁兰不仅东方国度的名声日渐提升,他的作品还在2019年入选享有盛誉的法国七星文集(Pléiade Collection),成为参考典籍。
科技:蜜蜂之家
我们吃的 75% 的农产品没有授粉就无法结果,因此商业养蜂人需要在美国各地运送250万个蜂箱来维持农场的生产力,但他们持续面临蜂群崩溃的问题。
Beewise BeeHome 4 是一款人工智能 + 机器人蜂巢系统,包括机械臂、计算机视觉模型、传感器和GPS追踪设备,可以扫描蜂群中是否存在寄生虫、饥饿和其他不利条件,并向养蜂人发出警报,并自动处理部分情况——给蜜蜂喂食或者杀死螨虫。
蜂群崩溃指的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蜂巢突然死亡。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似乎与气候变化、携带疾病的螨虫以及杀虫剂有关。过去十年,蜂群死亡的速度平均每年达 40%——2024年在美国更是高达 62%——但 Beewise 声称,其人工智能蜂巢系统可将这一死亡率降低至每年 8%。
这个机器人蜂巢系统入选《时代》周刊2023年最佳发明的可持续性名单。DeepLearning.AI 2025年7月9日的人工智能简讯也推荐了这个人工智能实践案例。
NotebookLM 精选笔记本
Google在其NotebookLM平台中推出了精选笔记本(Featured Notebooks),首批产品集合了来自《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Substack 等媒体的报告、专栏和时事通讯,以及一些名著和畅销书。用户不仅可以阅读原始资料,还能向熟悉相关内容的聊天机器人提问,从而深入挖掘特定议题,并获得基于原始资料并附有引文的答案。
观点:说脏话被正常化
我无法正面看待说脏话(对只有脏话对白的小视频更不喜欢),但说脏话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已经越来越被正常化,甚至名人、网红与政客在日常对话和社交媒体中也频繁地使用脏话,尤其是“Fuck”和“操”。
- 说脏话是语言贫乏、缺乏通用词汇或智力低下的表现。
- 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可以利用说脏话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沟通效率。
以上说法你相信哪一个?
粗俗语言增多的原因是含义的扩大和淡化,以前的禁忌词被以越来越有创意和通用的方式使用,例如:哇赛和我操,现在它们甚至是名词。作家Robert Roy Britt提示了许多说脏话的艺术和科学,包括许多语言学家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