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周刊第263期:提问的艺术

周刊 2025-05-04 14 次浏览 次点赞

《山巅周刊》定期分享科技、商业、医学及人文资讯,以及商业智慧和最佳实践,每周日发布。

从提出问题到提出正确的问题

asking.jpg

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The Evolution of Physics / 物理学的进化》,1966年),因此提问的难度决不亚于回答的难度。"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1ff34653-ac62-448a-81a6-b28a4c2bb2a5.jpg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David Gross在不同场合进一步强调:“搞研究的科学家所能拥有的最具创造力的素质之一,就是能提出正确的问题。(诺贝尔奖访谈,2004年12月)”“学生需要学会提出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诺贝尔奖访谈,2008年9月)”

爱因斯坦关注问题对科学进步的普遍重要性,提出问题是创作思维的起点;格罗斯则关注正确问题的创造价值,提出正确的问题是科学突破的关键。从“提出问题”到“正确提出的问题”,体现了科学思维从探索性到精准化的进化——通过广泛探索和知识积累,锁定了那些能够推动理论突破或解决核心矛盾的问题。

如何巧妙地提问

美国软件开发人员、开源软件倡导者,《大教堂与集市》(关于软件工程方法的 1997 年论文和 1999 年书籍)的作者Eric Steven Raymond和Unix专家Rick Moen合作写过一篇文章《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提问的智慧),探讨了如何巧妙地提问。

在黑客的世界里,你所提技术问题的解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提问的方式与解决此问题的难度。

71Mm4VT8W7L._SL1500_.jpg

《学会提问》(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by Neil Browne & Stuart Keeley)的作者1是经济学教授,几十所大学聘请他协助培养教职员批判性思维技巧,作者2是心理学教授。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系统性提问来分析和评估信息,可以作为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入门进阶书,现在已经出版第12版。作为自我提升指南,它在教导如何识别逻辑谬误和操纵性语言、减少对外部权威的依赖以及优化写作和演讲增强沟通效果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人工智能的进步引发了一场巨变,从一个答案至关重要的世界,转变为一个问题至关重要的世界。最大的区别不再在于获取信息,而是能够提出巧妙的提示。面对不同的AI工具,可能需要专业词汇或者通俗语言描述真实场景和具体需求,以使工具更好用、更实用。

人们在尝试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期节省时间和避免落伍的过程中,学会提问才是关键。——山巅周刊第148期:未来之路

就像芝麻开门靠咒语、搜索引擎靠关键词一样,AI应用的关键技巧在于提示词。

用户:“帮我写篇演讲稿。”
比较聪明的AI:当然可以!请告诉我一些关于演讲的具体要求,……
通常遇到傻的AI:以下是一篇演讲稿框架,……

管理者如何提问

高管的工作时间大多花在向他人询问信息上——例如,向团队领导询问最新动态,或在紧张的谈判中向对方提问。但他们很少像律师、记者和医生等专业人士一样磨练提问技能。

是的,传统印象中,记者应该比较会问问题。收藏家马未都讲了一个红领巾采访他的故事:

- 红领巾:请问马老师,你是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 马未都:我是用脚走上收藏之路的。

有许多专家尝试探索多个领域的提问艺术,但总的来说可能很难。

R2403C_MADRID-1024x576.jpg

致力于指导管理者的Arnaud Chevallier、Frédéric Dalsace和Jean-Louis Barsoux在HBR撰文(The Art of Asking Smarter Questions / 提出更明智问题的艺术),总结了两个原因:

首先,你的专业知识可能会阻碍你。你的职业成就和丰富的经验可能扭曲了你解决问题的方法。除非你认真审视自己的提问习惯,否则很难摆脱这种条件反射的引力。

其次,问题的流动性和多样性可能难以实时处理,尤其是在激烈的争论中。通常,你只有在事后才会意识到某些担忧或选项从未被提出过。

战略问题可以分为五个领域:调查性、推测性、生产性、解释性和主观性,这五种技巧可以推动伟大的战略决策。以下是管理者最应该问的五个问题:

1.调查:已知什么?

想要实现什么,以及为了实现目标需要学习什么。

2.推测:如果……会怎样?

调查性问题有助于深入识别和分析问题,而推测性问题则有助于更广泛地思考问题。

3.富有成效:现在怎么办?

富有成效的问题能帮助你评估人才、能力、时间和其他资源的可用性。

4.解释:那么,什么……?

解释性问题能够引出观察或想法的含义。决策过程应该始终回归到解释性问题。即使是扎实的分析,如果不能理解,也是无效的。

5.主观:还有什么没说?

主观性问题处理的是挑战的本质,同时也关乎个人的保留、挫折、紧张以及可能导致决策偏离轨道的隐藏意图。


人物:路易·达盖尔


人类一直希望保存做过的事情,见过的物件和说过的话,所以文字和绘画有很久的历史,但文字和绘画的保真度并不高。所以《道德经》其实有很多版本,主流记录至少有郭店出土的楚墓甲乙丙简本、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甲乙本和魏晋玄学家王弼的通行传世本(话说这个辅佐三国曹魏、注解《道德经》和《易经》的王弼只活了23岁,太能耐了)。那么在不考虑《道德经》是否为老子所作的认知下,哪个版本才是最接近原作呢?进一步说,为什么那么多人热心注解、以修改原作为大成呢?

摄像和录音技术提供了真正保存“真相”的机会,尤其摄像技术对近代历史和艺术的影响非常大。

从现代科技看来,摄像技术要解决两个问题:镜头和感光介质,一直是照相机的关键组件。

960px-Louis_Daguerre_1.jpg
达盖尔摄于1844年

1839年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Louis Daguerr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便携式木箱照相机。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征购了达盖尔的摄影法工艺,宣布这个发明是一个“无偿赠予世界”的礼物,达盖尔因而被誉为“摄影之父”之一。达盖尔的名字是埃菲尔铁塔上镌刻的72个名字之一。

daguerreotype-giroux-camera.jpg
达盖尔制成的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现在普遍使用的照相机的最原始形态是16世纪发展起来的暗箱,其成像原理是小孔成像。虽然暗箱已经能够捕获到鲜明的影像,但如何将其保存下来是另一个挑战。人们在化学上取得突破。

现存最早的照片是由法国退伍军官涅普斯(Nicéphore Niépce)在1826年拍摄的,采用“日光蚀刻法”(héliographie),基于对前人发现的技术改进,在带有光学镜片的暗箱里放进了自己用感光沥青发明的感光板。达盖尔本是法国巴黎一家著名歌剧院的首席布景画家,擅长绘制全景画,发明了立体透视画法,也是西洋镜剧院(Diorama)的老板。为了将技术应用于快速生产,达盖尔成为涅普斯的技术合作者。

960px-Untitled_(point_de_vue),_Niépce_1827_—_HRC_2020_(cropped).jpg
现存最古老的照片,采用日光照射法拍摄,用了8个小时的时间曝光,展示了窗子里看到的乡村建筑

涅普斯去世后,达盖尔将注意力集中在银盐的感光特性上。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法”(Daguerreotype),曝光时间大大的短于涅普斯的摄影方法,但仍旧过长,而且无法复制(达盖尔及前人设计的相机都是直接出照片,就像宝丽来胶片,不利于影像的传播)。人们还是用这种技术拍摄了上百万照片,通常是肖像照片。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基于同期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Talbot)的研究,负片-正片工艺出现,“银版摄影法”很快就过时消失了。

1005px-Boulevard_du_Temple.jpg
这张1838年左右在巴黎拍摄的《圣殿大道》(Boulevard du Temple)被认为是第一张出现人物轮廓的照片。照片需要长时间曝光拍成,因此虽然大街上有许多车轮和行人,但是只有极少许人影。

塔尔博特发明的卡罗版摄影术(Calotype)首先得到一张底片,通过这张底片可以复制岀无数张照片。现在通行的摄影方式基本上就是以卡罗版摄影术为原理的。塔尔博特制作了名为《自然的铅笔》的摄影集,是历史上第一本以摄影集方式做成的书。

561px-1837_Daguerreotype_of_Huet_by_Daguerre.jpg
这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人类肖像照片。

后来的照相机

“银版摄影法”的核心技术是利用水银蒸汽对曝光的银盐涂面进行显影,然后在氯化钠溶液中定影,属于解决摄像技术的感光介质部分。达盖尔及前后期的许多人致力于将银盐作为感光材料的研究,最终形成现在常见的胶片。胶片里含银,所以医疗和工业探伤用过的废片,受到回收商的钟爱。

1840年,维也纳大学教授约瑟夫·匹兹伐(Joseph Petzval)博士与德国制造商福伦达合作,制造出匹兹伐镜头,这是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对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匹兹伐镜头。至此,现代照相机初具雏形。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Kodak)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胶卷”。同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便携式照相机。1975年美国柯达公司发明第一台数码相机。


声音:1.5°C生活方式


2015 年《巴黎协定》签署,各国在该协定中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变暖趋势,首次同意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5°C 以内。自《巴黎协定》进一步采取行动以来,全球年平均近地表温度仍逐年升高,并在2024年突破阈值达到1.55°C。

我们假如遏阻全球变暖是有意义的,而1.5°C的目标设定也是科学的,我们应该在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为了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在资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至关重要。

于是,一般作出以下碳足迹预算,即2030年2.5吨二氧化碳当量、2040年1.4吨二氧化碳当量和2050年0.7吨二氧化碳当量。据估计,家庭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72%,而仅靠技术解决方案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思考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符合该目标的生活方式被称为“1.5°C生活方式”。

p0flh0c9.jpg.webp

1.5摄氏度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

  • 出行方式:绿色能源和人力出行
  • 住房:最容易实现的目标之一
  • 食物:转向植物性饮食
  • 消费品:可修复的产品,以及消费更多文化体验
  • 工作:在家办公

Hot_or_Cool_1_5_lifestyles_FULL_REPORT_AND_ANNEX_B-1.jpg
柏林智库Hot or Cool Institute在报告《1.5-Degree Lifestyles: Towards A Fair Consumption Space for All》中评估了生活方式改变对实现1.5°C气候目标的潜在贡献,在食品、住房和交通等领域提出了建议。

但与一些流行的说法相反,我们的生活方式并非仅仅由个人选择塑造,而是由我们生活的物质、社会和政治环境塑造。比如在COVID-2019复苏初期,大力推动的旅游经济就悖逆了“1.5°C生活方式”倡导的本地化消费。

无意的“1.5°C生活方式”


但有一些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行动或干预措施,最初设计并非为了支持1.5°C的生活方式或任何气候目标。然而,其结果可能不仅符合气候兼容的生活方式,而且被证明更为有效。

Raz Godelnik致力于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以及企业如何有效应对气候危机,在一篇文章中,他列举了一些例子,说明无意的1.5°C生活方式。

居家办公

疫情带来的后果之一是居家办公 (WFH) 的日益普及,并迅速演变为更广泛的混合办公环境常态化——员工可以灵活地每周至少在家办公几天。

灵活工作环境的设计目标包括提高生产力、扩大招聘范围、提高留任率、降低成本以及支持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减排并非该设计逻辑的一部分——但它却是其最明显的成果之一:消除了日常通勤。

GLP-1药物

Novo Nordisk GLP-1药物

垃圾食品不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还会对气候产生重大影响,这一问题长期受到关注,但持续成为挑战。

GLP-1药物通过直接抑制大脑的奖赏反应,直接契合人们最强大的个人目标之一:减肥,让人们不再吃薯片、汽水和糖果——这并不是出于内疚或美德,而是因为这些食物不再美味。

个人理财建议

个人理财是另一个例子,它致力于帮助人们了解如何通过明智的储蓄、投资和收入策略更好地管理资金、积累财富并实现财务自由。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播客和个人理财专家,他们致力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我开始关注其中一些人——令我惊讶的是,我很快意识到,许多人实际上都在推广1.5°C的生活方式,却从未提及气候变化,也从未将他们的建议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

然而,最能体现个人理财建议对 1.5°C 生活方式支持作用的莫过于财务独立、提前退休 (FIRE) 运动,该运动受到了广泛关注。有趣的是,即使许多人成功提前退休,他们仍然坚持着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简单生活方式的原则——这些原则与 1.5°C 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FIRE 与气候或可持续性无关,它只关注两个非常基本的需求:财务独立和提前退休。

提高关税

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当然并非旨在推广1.5°C的生活方式。但通过提高进口商品(包括快时尚和其他非耐用品)的价格,它们可能无意中为过度消费创造了不利的条件。如此一来,关税可能会促使人们更加谨慎地消费,并且——无意中——促进以自给自足为导向的行为。

虽然这些关税的长期效果——以及它们是否会持续存在——仍不确定,但其他一些无意的1.5°C生活方式设计案例已被证明在规模上是有效的。毕竟,这才是任何有意的1.5°C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终极目标。

👍



本文由 PeakOneTemple 整理创作,参考 知识共享署名 3.0 协议,撰写及摘编内容仅反映个人观点和立场,如果任何可能的雇主与赞助者持有相同的意见,只是巧合;基于互联网链接的腐烂率,无法持续验证外部链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不对可能的链接无效(linkrot)或者内容转移(Content Drift)负责。

「圆周率文化」坚持非功利写作和分享,但会有一些获利推荐,以及接受您的打赏,这都会鼓励我

如果您也希望拥有一个博客,请阅读《如何开始写博客》 ,以及《从域名到运营:开办独立网站全流程》。

了解我的全职业务,请登录THAILYCARE。欢迎就管理咨询信息化服务汽车绞盘宠物行业创意项目休闲度假等事业咨询、交流和合作。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持续给您山巅.一寺.一壶酒的独特视角!

「圆周率文化是个人站点,重点分享科技、商业、医学及人文资讯。

「圆周率文化得到中国汽车绞盘网的支持,深表感谢。中国汽车绞盘网业务始创于2001年,为越野车、清障车、消防车、军用车、特种车及工程应用等拖曳、救援场景提供手动绞盘、电动绞盘、液压绞盘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