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vener 3 的初步体验

2017.11.23 05:03

Scrivener 的主要定位是小说、论文、剧本、翻译这些长篇写作的场景(长文),它独特的公告板、大纲和文档集中管理的特点也适合用在长周期的写作上(长期),例如写日记、灵感收集和系列创作等。Scrivener 吸引人的地方是线性方式的内容组织和编辑,以文件和文件夹的形式组织内容章节,文稿、素材、图片、正文以外的灵感、注释、提纲、关键词、都可以记录在一个文件或者说一个「写作项目」当中。

熟悉的界面和布局

Scrivener 3 使用逻辑上并没有大的变化,对于老用户来说直观的感受是界面图标变漂亮了,也终于开始支持中文语言。依旧是典型的三栏结构:组织内容的边栏,分区域浏览和编辑的编辑器,管理关键词、快照的检查器。还有那些熟悉的写作工具,全屏模式、快速参考面板、写作目标、字数统计。

中文界面让人感觉很亲切,对于新手来说更友好,便于理解 Scrivener 中的各种功能和概念,然而使用中发现还有不少地方尚需继续改善,例如剧本模式中所有脚本样式中的「大写」勾选需要去掉,否则无法输入中文,中文字符的统计不准确。

Scrivener 3 重新设计了图标,颜值比以前高不少,看上去更清新扁平。工具栏新增的「快速搜索」很实用,默认显示当前小节的文件标题,鼠标悬停显示统计的字数,点击变成搜索输入框用来搜索定位文件。

中文的翻译很多地方还需要打磨,例如:

  • 语系(Script),实际上是剧本模式和文稿模式的切换
  • 编发(Compose),实际是全屏写作模式
  • 换行(Wrap),页面模式的切换
  • 格式刷(Copy Format),复制当前文本的格式
  • 粘贴格式(Paste Format),应用复制的格式
  • 脚注(Footnote),有两个命名一样的脚注,只能从图标样式区分,不带气泡延伸的是行内脚注(嵌入式)

Scrivener「偏好设置 - 通用 - 语言」中可将界面语言改回成英语。

公告板里的标签线

Scrivener 的窗口切分方式非常适合对照写作,例如阅读 PDF 的同时写笔记、翻译稿件时一边是英文一边是译稿,或者看着图片写作,切分的不同窗口里可以是文稿、图片、PDF,还可以切换成公告板的卡片模式。

Scrivener 3 进一步增强了内容组织的呈现方式,在原来的公告板模式中增加了标签线显示,可以按照文件的标签以线条的方式将它们串联起来,方便我们按照不同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片段。在标签线上直接拖拽卡片不仅能改变章节的标签,也能改变顺序。

重新设计的编译

Scrivener 3 编译部分的交互做了比较大的改动,估计以前版本这一块的反馈不在少数,很多名词概念需要重新消化一次:节起始(Section Start)、节标题(Section Title)、稿件(Section)。

以前编译部分抱怨最多的还是设定逻辑过于复杂,这次改变后不知道新用户的接受度如何。Scrivener 的编辑和输出是分离和各自独立的,设计的目标是同一个内容源,可以按需输出不同的结果,不仅是格式上的不同,还可以有选择性的对内容重新格式化。所以「编译」部分在整个软件的工作模式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次的改变强化了版式和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视觉引导上更直观。

编译部分现在也成了 3 段式的版式,左侧是预置的输出「格式」、「编译对象」不同时这里有不同的格式可供选择,也支持用户自行添加。中间的「节的版式」相当于一个预览区域,可以预览不同格式对不同「节类型」的定义效果。右侧是文件的选择区域。当我们在中间的版式区域选择某个版式样式时对应的文件会高亮显示。

输出时我们关心的输出样式都可以在「指定节版式」中选择,例如是否包含标题、是否分页。

Scrivener 3 等于把以前的编译设定分成了两个层级,大多数用户需要接触的层级就是版式套用,选择编译的对象(如 DOC、PDF) → 选择「格式」 → 选择预置的几种「节类型」。更丰富的定义都集中到了格式管理之中,比如,章节标题的字体大小,正文的字号,是否包含摘要、PDF 目录等等,这些复杂的设定需要单独编辑左侧的格式。

从操作感受上来说编译部分的这种改动不知道是简化了还是复杂了,因为要把「节的类型」定义和「节的版式」的设定联系起来还需要转一个弯才行。好在格式依旧支持导入和导出,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以导入其他人编辑好的格式直接应用。

全屏写作模式

让人沉浸写作的「写作模式」和以前一样,略带透明的背景能看到桌面上的其他应用。⌥⌘F 进入,esc 键退出。或许是电脑(Late 2013 MacBook Pro 8G)显卡不行,每次进入全屏模式都要等一小会。还有一个痛点就是图片在全屏模式下不能自动适配页面宽度,所以图片的分辨率稍高一点就会超出页面。

小结

Scrivener 3 这次更新有新的东西,但是本质上变化不大,中文的支持算是迈出了一大步,界面支持中文,但是字数统计、剧本编辑中对中文的支持还有待提高。虽然编译的部分做了很大的调整,但是整体还是偏重一些,在图片、MarkDown 的支持上并没有提升和变化,依旧无法争取到 Ulysses、Bear 这些轻量级写作的用户群体,算是特色鲜明又让人有些小失望。

和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几个软件对比,相似的地方是 Ulysses 和 MarkEditor 等应用都采用了类似的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式,Ulysses 和 Scrivener 都是将图片、文稿都整合在自己的库结构当中,MarkEditor 则是依托 macOS 的文件系统只做引入式管理,文件在外部也可以访问。

Scrivener 胜在基于内容管理的多维度和呈现的多种模式上,边栏中为了组织文件就提供活页夹、搜索和自定义集合三个层级,可以用来组织草稿、选定的文件、满足搜索条件的文件;另外还区分了模板、资源不同作用的文件分类。内容呈现上有窗口切分、公告板模式、大纲模式、标签线这些对组织线索和调度都非常实用。如果再算上备注、书签、关键词、标签这些辅助手段,在长篇和长周期的内容创作上几乎是完美的。

和它专业的功能相比,软件价格上还是很厚道的 Scrivener 3 for macOS (Regular Licence) ¥298.50 CNY,老用户升级 ¥165.84 CNY。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