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vener 的与众不同

2017.12.06 11:26

经常写点东西是一种很好地陶冶方式,能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Mac 上用来写作的软件不少,Scrivener、Pages、Ulysses、MarkEditor、Bear、iA Writer Pro、Byword,和很多人一样,投入时间使用和花费金钱后,慢慢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且还一直有个良好的愿望,下一版可能会更好。

时间其实是很好的证明方式,如今依旧还在使用的只剩下 Pages、MarkEditor、Day One 以及 Scrivener,这样的软件组合未来可能还会变化,不过它们对应的写作场景是相对固定的:文案、博客、日记、项目。

Scrivener 的定位

有明确工作目标的写作其实不难选择那个应用,从后往前推的模式是按输出来确定应用的,比如博客写作,既然是输出到博客当然选择更容易同步和发布博客的应用,MarkEditor(发布到 Bitcron)、Ulysses(发布到 Medium)、MWeb(发布到 Wordpress);如果要写一份公司简介、产品说明,无疑 Pages 是最佳的选择;如果需要翻译一份使用说明,或者要花很长时间写一份论文、小说,Scrivener 更合适,因为它就是为长篇而设计的软件。


和有计划有目标的写作相比,碎片化的日常记录才是真让人纠结的地方,而这样的日常也是内容创作的主要源头。搜集、收藏、快速记录的基本需求又分化成了多个应用,网页的收藏、阅读笔记、Twitter 和聊天记录的收藏、菜单栏的快速记录等等。

在梳理和写作场景对应的软件功能之后不难发现,没有一款软件是能做到全覆盖的,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最后还是场景模式主导,按照目的选择不同的软件进行协作。碎碎念的记录在于快速和轻巧,长期驻留菜单栏的 Day One 快速记录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不用考虑保存,记录在那里随时都可以补充和查阅;博客写作需要用到 MarkDown 的语法和快速插入图片,支持博客平台的即时发布和同步,MarkEditor 是更匹配的选择;文案篇幅一般不超过 20 页,图文图表和文字混合排列是主要诉求,那么 Pages、Word 是最佳选择。那么我们是否还需要一个专门用来进行长篇写作的 Scrivener 呢,短篇和长篇写作究竟有多大的差异?

短篇和长篇的差异有点像待办事项和项目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时间和构成单元上,构成文稿的单元越多,时间越长越需要管理,而一般的短篇文稿是不需要这些环节的,围绕一个主题写完就可以。

长篇在组织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内容的维度上要比短篇多很多要素,而且不仅需要文档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对章节、修订、素材进行管理,Pages、Word 都无法承载这些要求。也正因为 Scrivener 这些适合长篇的特性使得它不太可能像 Day One、MarkEditor 那样轻巧,所以在选择它之前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究竟拿它来干什么。

文档的集中管理

在长篇写作的过程中,对软件的需求不再单纯只是将文字展现出来。随着写作时间的增加,迫切需要一个合格的「助理」来协助完成工作,文稿的集中管理、参考文献引用注释、素材和图片整理、版本修订、写作计划的推进等等。

Scrivener 采用的是文档库模式,新建一个 Scrivener 文稿就相当于创建了一个文档库文件,文件内部再按文本、文件夹的方式组织内容,比较特殊的两个文件夹是「草稿」和「Research」,前者所包含的内容可以选择性的进行打印和输出,后者用来存放网页、PDF、图片、音频等资源性质的文件。在这两个文件夹之外,依旧可以创建和它们平级的文本或文件夹,用来放那些不需要输出,但是有用的文档,例如,写作的的大纲、人物提要、计划、待办事项等等。

「集合」可以看成是支持自定义的分类,用来重新组织「活页夹」中的文件,长篇写作中可以用来梳理内容中的时间线、人物发展、环境描写等相关性的内容。搜索结果和集合类似,可以把搜索结果单独保存下来,便于后续的查阅和对照。

以卡片形式浏览文件夹中的内容是 Scrivener 展现形式上独特的地方,结合窗口的切分,可以充分将资源或者文稿展开,可以以这种方式便捷直观的查看「Research」中的内容,浏览图片、PDF 文稿、播放音频等等。

碎片化的创作

Scrivener充分考虑了「职业」文字工作者的工作流,在内容创造、写作推进、格式输出、文稿归档等几个典型的阶段都提供了对应的支持,内容创作阶段的「自由章节」的形式使得内容的组织和管理都非常灵活。

如果不习惯文件夹树形结构,还可以将视图切换到卡片、大纲,这两种形式也很适合用来记录想法和罗列纲要,另外还可以用快捷键 ⇧⌘↩︎ 激活 Scrivener 便签簿,实现快速记录。Scrivener 便签簿是悬浮窗口,实时保存零碎的想法,记录完成后可以发送到具体的 Scrivener 项目。

「自由章节」指的是通过「文件夹」、「文本群组」、「文本」和层级关系来对应章、节的组织形式,非常适合碎片化的内容创作和内容调度,而每个 Scrivener 文件像是一个以项目为单位的文件夹,所有的子文件相对独立保存。作为对照我们可以回想一下 Word、Pages 中处理长篇的工作流,首先每个部分的标题一定需要使用样式,这样在目录中才能体现出来,其次,需要分节来切分章节从而可以使用不同的页眉页脚,页眉页脚需要定义好继承关系,如果要调整章节顺序,需要剪切整个章节的部分,编辑过程需要频繁的滚动翻页和搜索,最后,还有个让人总是忧心的稳定性问题,需要不断的 ⌃S 保存,另存为 「终稿01」「终稿02」「最终稿001」……

很多时候我们觉的 Scrivener 「重」是因为功能上的繁杂和页面元素很多,如果已经处于某个写作项目,让 Scrivener 常驻 Dock 栏并将它单独部署在一个桌面,使用起来也不觉得很繁杂,就像是一个图书馆随时可以查阅和补充笔记,结合 Scrivener 便签簿各种零碎的和片段的文字也都有地方可去。「重」,很多时候可能是一个需要沉静下来的时间吧,还有就是习惯的惯性使然。

对比和快照功能

打开窗口切分模式的时候总让人感慨屏幕有点小,和其他写作软件比较起来,Scrivener 的窗口切分模式实在是很贴心的一种设计:

  • 可以显示同一个文本不同的比例获得全局性的视角;
  • 也可以放不同的文本作为参照来写作。
  • 翻译的场景里一边是原稿,一边是译文。
  • 查询文献的时候可以一边是 PDF 资料,一边是写作的内容。
  • 梳理线索的时候,可以一边是大纲图示,一边是文本。

打开和关闭 Scrivener 时自动备份的是整个文件,修改文本内容时还有一种内容管理方式就是「快照」,不仅可以把痕迹保留下来,还可以给快照命名,从而尝试不同的内容改变。随时在「检查器」面板中对照或者回滚到某个版本。

长文档的写作,时间可能会断断续续持续很久,这样的情形下,如何能快速回到文档写作状态和找到接续点是很重要的,Scrivener 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氛围,走进它构建的环境,以视觉化(公告板、大纲)的方式快速浏览以前的文字时很容易就能进入状态,而为了避免遗漏,Scrivener 还提供了很多「正文」以外的描述方式,例如:章节的提要、文本的便笺、关键词、文档书签、文本状态、批注等等。有了这些补充描述的手段,那些零碎的、没有修饰的、散乱的文字都可以记录下来,成为创作的一部分。

版本管理和备份

Word 写长文档时给人留下的最大阴影就是文档最后可能打不开,然后文件夹里有一堆「*最终稿xxx.doc」的文件,翻找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比对它们的差异,这对于反复修改是恶梦一样的经历。

Scrivener 在文档保全上有几个层级,默认 2 秒自动保存一次,不用担心内容的丢失和意外关机,如果在设置中(通用 - 正在保存 - 手动保存时对已更改的文本拍摄快照)还启用的快照,那么每次 ⌃S 手动保存的同时还会保存一份快照。

同一篇文本的反复修改上一种方式是创建快照,另一种则是传统的副本方式,快照的优势是能方便回滚和显示差异的部分,不过它是作为当前文本的一种特殊附件存在的,不能独立存在,如果删除这个文本快照会随之消失。

Scrivener 中针对每个文本或文件夹都可以添加文本注释(检查器 - 便笺),结合颜色标签(Label)可以方便的对不同的版本进行说明。另外,Scrivener 也包含传统的「修订模式」,可以用定义的颜色显示修改的内容(注意:修订不能体现删除,快照可以)。

快照、副本这些是项目内部的内容控制模式,资料保全上默认关闭项目时会自动备份整个文件,并保留 5 个最近的备份。通过 Scrivener 菜单里的「在 Finder 中显示支持文件夹」可以定位到备份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到偏好中修改为自己熟悉的文件夹。Scrivener 并没用提供备份文件的自动恢复功能,需要自行定位到备份文件解压缩并复制回自己的工作文件夹。

以上提到的几点:文档的集中管理、碎片化的创作、文档的对比和快照、版本管理和备份都是长篇创作中诉求最集中的几个痛点,是我们选择 Scrivener 作为长篇写作工具的主要原因和理由,也可以说是 Scrivener 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